一、重点工作完成情况
(一)拓宽征集渠道,优化馆藏档案资料结构
加大档案征集和接收力度,共接收市委组织部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委老干局等11个单位的文书档案2万余件、照片档案17张、实物档案15件、政府信息公开文件289件进馆。并派出人员,广泛征集地方志、党史、革命烈士、历史名人等档案资料,共征集档案资料148(件)册,完成考评指标的246.7%,另征集历史照片200张,丰富了馆藏档案,优化了馆藏档案结构。
(二)加大工作力度,馆藏档案数字化有序推进
继续稳步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,完成全文数字化扫描60万页,完成考评指标的120%。
(三)热心服务群众,档案服务民生有效加强
切实做好档案服务民生工作,改善档案查阅服务软环境,拓宽电话、网络、异地查档渠道。截至11月20日,接待社会各界档案利用者427人次,提供档案1036卷1054件、图书资料10册。其中,接待利用民生档案211人次,查阅档案364卷233件。为查阅者提供了编史修志、职工调动、养老保险、退休手续审批、产权核定、撰写生平事迹和个人回忆录等方面的相关档案材料,使多数查档者期待而来,满意而归。
(四)强化档案宣传,发表稿件篇数列全区前列
截至11月20日,本部门网站发表信息稿件239篇(其中本馆222篇),完成考评指标的119.5%;本馆在自治区级、国家级档案报刊网站发表信息稿件141篇,完成考评指标的282%,稳居全区地级市档案部门前列。
在2020年“6.9”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期间,联合市档案局、金城江区档案局承办了“档案见证小康路、聚焦扶贫决胜期”的主题宣传活动,回顾国家经济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历史变迁,宣传档案法律法规,充分发挥档案“存凭、留史、资政、育人”的独特功能。
(五)加强安全教育,确保档案安全保密
依据本馆重点安全风险隐患防范清单,对库房、各类安保设备和消防设施,开展了4次安全检查工作。重新修订、完善了档案保管、涉密档案利用、档案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制度并认真执行,健全各类应急预案,确保堵塞安全漏洞。加强数字化外包及数字化工作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。认真组织开展档案信息安全检查工作,对档案信息系统、网站等进行普查,确保档案信息安全。
(六)全力真情投入,脱贫攻坚成效显现
保持脱贫攻坚工作保障力度不变,一是继续选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任第一书记,积极推动脱贫攻坚。二是强化帮扶措施,加强对脱贫任务目标的分析调研,全力推动落实,全村“十一有一清零”指标全面完成,巩固和扩大了脱贫攻坚成果。三是助推设施建设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多方筹措资金376万多元,对村小学、村屯水利、饮水、公共场所、道路等进行改造完善,村基础设施全面改观。
(七)认真对标对表,确保顺利通过业务建设评价验收
积极参加自治区设区市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活动,通过全馆同志“五加二”“白加黑”的加班加点工作,馆内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,档案馆基础业务进一步提升,馆容馆貌全面改观,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档案局验收。
二、创新和亮点工作
(一)3月10日,馆领导在全区档案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。
(二)截止11月20日,在中国档案报发表稿件11篇,其中《凝心聚力促发展 务实笃行显成效--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档案馆工作综述》在10月8日中国档案报头版头条刊发。
利用档案史料撰写的《广西罗城--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成功起点》《丹心向党 矢志不渝--缅怀新四军副教导员、罗城籍革命烈士韦廷安同志》《缅怀广西河池市第一个中共党员韦一平烈士--巍巍丰碑 精神永存》《广西河池宜州:屡立战功 舍己救人的河池抗日航空英雄--黄莺》等分别获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中的映象八桂、人物风采专栏采用。此外,有4篇档案故事先后获河池日报文化河池版整版刊载,并分别获河池先锋网、河池政协网等媒体转载。
三、难点和薄弱环节
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:一是经费不足,档案安全设施设备不够完善;二是档案编研成果少,质量不高;三是档案专业技术人才面临青黄不接,专业岗位人员缺乏。机构改革后,编制冻结,无法考录或调入必须的专业人员,面临一人多岗,任务繁重,拓宽工作效果受到人力约束。
河池市档案馆
2020年11月23日
文件下载:
关联文件: